这几天,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江海博物馆、政务服务中心等地以及一些商业区,一种精致的智能书柜悄然出现,给城市生活带来了缕缕书香。这是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打造的“图书漂流”项目,以智能化管理模式,带给市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多样化的图书漂流形式
新增设的智能书柜乍一看有点像生活中常见的自动贩卖机,上头标注的是“图书漂流诚信自助柜”,一本本图书待在各自的“小格子间”里,格子上有相应的二维码。市民想要看哪一本书,只要用手机扫码确认即可。
漂流图书的来源主要包括市民个人捐赠、单位组织捐赠或者统一购买、书店等商家赞助、文明办和全民阅读办组织统一捐赠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些图书漂流点也根据人流量变化及阅读需求的变化进行了相应调整,有的进行了强化,有的进行了整合。
目前,市民参与图书漂流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在非智能漂流点,采取的是市民带来一本书,就可以带走一本书、阅读一本书的活动模式;而在智能书柜漂流点,采取微信扫二维码借还的方式,每本书的借阅日期设置为两周。
智能化的图书管理模式
图书漂流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书籍进行维护、修补以及综合调度等等。目前,主要由市图书馆负责对捐赠的图书进行筛选和登记,每一本漂流图书上盖印漂流书章,其中智能书柜的图书除了漂流书章外还会在封面上贴二维码。
全市的图书漂流点由属地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各责任单位每周都会对漂流图书进行一次整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添图书,更新缺损较多的图书,确保书籍能够正常“放漂、转漂、回漂”。智能漂流书柜图书的录入、增添、上架、下架由各点位负责,当图书借还箱空格超过30格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及时进行书籍补充,保障市民的阅读需要。
市图书馆会根据漂流图书总体布局适时向漂流点派发更新图书,同时对智能漂流书柜图书的后台数据进行管理。图书在漂流时受到的轻微损伤会及时得到修补,而损坏严重不再适合漂流的图书则会结束“漂流之旅”。
便捷化的交换阅读体验
图书漂流不仅方便了市民的日常阅读,也为大家提供了交换阅读体验的平台和载体。特别是一些喜欢阅读的人,能够与别人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得到一次好的阅读推荐,是最开心的事。那么在这些图书漂流点,这种阅读体验的交换可以更加便捷了。
当然,我市对市民捐赠的参与漂流的图书也有一定的规定。漂流图书要以生活类、农业科技类、文化教育类、文学艺术类、法律类、旅游经济类、少儿图书类等的书籍为主,政治类图书、内部资料汇编不列入漂流图书范围,盗版、迷信、非法出版图书更是绝对禁止。同时书籍要保持整洁,没有缺页、污损和较严重的涂画等情况,可以是保存较好的二手书,也可以是新书。
为了让市民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各责任单位会确保漂流点的环境以及书籍的干净整洁。同时也呼吁市民在阅读过程中更加爱惜手中的书籍,让这些图书能够“漂”得更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