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以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积极推进审判领域无纸化办案改革创新,以卷宗规范化管理为核心,建设“智能协同中心”,集中进行纸质材料的数字化加工,并将原创音乐、原创动画、电影、电视剧侵权等案件的音视频证据文件纳入电子卷宗管理范畴,实现电子卷宗在司法审判各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并利用智慧协同管理,助推案件审理全流程的标准化、公开化、透明化,实现审判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环环相扣高标准建设,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
诉讼材料标准化、规范化的数字化加工是电子卷宗得以深度应用的基础。沈阳知识产权法庭积极创新思路,努力探索实践,深度结合法院实际业务,打造适应本法庭办案特点的网上工作流程。
沈阳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智能协同中心”,负责案件审理环节中纸质卷宗材料的集中扫描、发送编目等相关工作。同时,充分考虑立案庭对相关材料需及时生成电子卷宗的客观需求,在立案庭配置2名“智能协同中心”人员,负责立案材料的数据加工,确保电子卷宗在整个办案环节中及时生成。
电子卷宗严格按照《人民法院电子诉讼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法〔2013〕283号)的要求,从源头开始,统一生成、规范管理,便于立案庭、业务庭法官充分利用电子卷宗系统并结合OCR(光学字符识别)识别技术提取各项办案数据,实现电子卷宗的深度应用,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科技赋能,全面推进卷宗材料智能化管理
在案件材料形成电子卷宗后,每份材料凭借生成的唯一二维码,存入“智能协同中心”智能中间柜保管。保管中的卷宗材料,法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或PC端管理平台发起借阅、归档申请,“智能协同中心”在收到申请后,根据智能中间柜提供的智能指引,快速定位材料,及时完成纸质卷宗的出库、归档等操作,减少材料查找时间,及时响应材料调阅。针对诉讼期间产生的音视频文件,办案法官可以通过电子卷宗在线播放,对音视频重点内容进行在线标记,并通过标记进行定位播放,提升音视频数据的整体利用效率。
卷宗材料的集约化智能管理,不仅有助于缓解法官卷宗堆积、办公空间拥挤的情况。同时,可全方位监控材料的来源、流转、保管流程,实现纸质卷宗材料利用过程的“整体可视、节点可控、流向可查、数据可用”。法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或PC端管理平台实时查看在库卷宗信息、掌握卷宗流转、历史使用履历等信息。
根据案件进度与卷宗材料入库、补充、归档等操作的对应关系,利用智能卷宗管理平台的可追溯留痕功能,实现案件审判节点的管控,利用数据动态管理加强审理流程的规范化,有力促进了审判质效的大幅提升。
稳扎稳打进一步落实,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改革
截至2022年11月6日,沈阳知识产权法庭“智能协同中心”已接收纸质卷宗1751卷,其中补充材料后,快速定位、精准管理纸质材料1751份,批量整理1751卷、装订942卷、归档935卷,随案生成电子卷宗135354页。
按照无纸化工作部署,辅助事务性工作由“智能协同中心”集约化处理后,实现了电子卷宗的充分利用,有效缓解法官的工作压力,为法官减少约50%的事务性工作,为书记员减少约60%的事务性工作。
当前,沈阳知识产权法庭已实现电子卷宗使用率100%,期限内归档率100%,以“电子卷宗为主、纸质卷宗为辅”的无纸化办案管理体系已日臻完善,成效显著。
·结语·
沈阳知识产权法庭通过集约化团队等措施,利用科技力量,以智能化管理方式规范办案流程,全面落实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有力促进审判工作质效提升,大力推动审判领域无纸化办案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