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沧海一粟;10年,斗转星移。蓦然回首,大连市邮政管理局已经成立10个年头。
这10年,邮政快递业经受异常复杂严峻的考验:百年变局和疫情交织、规模急速扩张伴随着安全压力、行业发展速度趋近瓶颈,三重冲击导致困难挑战日趋增多。而辽宁省大连市作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除了应对这些共性困难与挑战之外,还必须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行业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的多次点赞,既是殷切期望与充分肯定,更是为行业发展吹响踔厉奋发的号角。大连市邮政管理局党组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带领大连市邮政快递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业务总量实现10年间翻了近两番,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惠民助企成效显著,行业监管更加有力,快递满意度逐年提升,用“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的金字招牌诠释10年发展的累累硕果。
发展,日新月异
时间恰似最神奇的变量,诉说着城市的变迁,见证着大连邮政快递业的进步。回顾大连邮政快递业10年发展历程,梳理行业的成长脉络,最突出的关键词就是“变化”。
2012年,大连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22亿元,快递业务量2235万件。2012年年底,大连局正式揭牌成立,大连邮政快递业从此走上了规范发展、高速发展、健康发展之路,业务总量一年跨上一个台阶,2013年11.54亿元,2014年13.9亿元,2015年17.96亿元……到2021年,业务总量突破40亿元,10年间翻了近两番;快递业务量2.62亿件,增长为10年前的11.7倍。
大连邮政快递业取得的荣誉纷至沓来:大连获评“第二批电商和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大连海鲜”获评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获评“全国快递行业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12月,大连市获得全国第一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全国共有10个城市获此殊荣;2020年复评成功,保持“中国快递示范城市”荣誉。大连局连续8年获评辽宁省邮政管理系统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连续5年获评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连续4年获评省邮政业用户申诉处理工作先进集体……
邮政,是行业也是事业,“人民邮政为人民”始终是大连邮政快递从业者不变的信仰,“通政通民通商”理念不断深化,邮政普遍服务的旗帜从未褪色。10年来,大连市邮政机要通信保持“零事故”,《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提前1年实现各区县“当日见报”;邮快合作覆盖420个建制村,每年代投量超百万件;建成邮政文明服务窗口30处,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零失误;邮政服务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税邮合作整体接入,警邮合作网点26个,实现各区县全覆盖,年业务量超10万件,为解决百姓“办证难”贡献了力量。
快递发展成绩单更加亮眼。目前,大连市拥有快递场所4000余处,包括大型分拨中心30余处、各类快递综合服务站1934个,其中旗舰店、示范站52个。建成智能快件箱3193组、格口33万余个,高校规范收投率达100%。全行业从业人员1.5万余人,形成快递“15分钟服务圈”;在农村实现了“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在全部建制村实现四个品牌快递服务全覆盖……
站在岁月的渡口,遥望彼岸,这10年,大连邮政快递业挥手告别“大而不强”的形象,正以一副崭新的面貌进入众人的视野。
监管,脚踏实地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回想10年前,行业中流行一句顺口溜:“大车停路边,露天分快件,三轮满街窜,下雨就完蛋。”整个行业几乎没有像样的场地和设施,丢损乱象比比皆是。10年间,行业由乱到治、由散到聚、由弱小到规范,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持续努力。
图片
应急演练10年来,大连局持续加强行业监管。与市委政法委建立多部门参加的寄递渠道安全管理联合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与市烟草局联合查获假烟8000余条,价值260余万元;配合市国安、公安、禁毒等部门查办案件9起,缴获仿真枪6把、管制刀具4把;制定印发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四个专项预案,每年组织开展行业应急演练,行业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亡人事故;加强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监管,圆满实现“四个严防、三个确保”工作目标。
10年来,大连局持续规范行业服务。在全国“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大连市连续多年排名前十。制定行业“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召开大连市邮政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编制《大连市寄递安全知识手册》《大连市邮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大连市快递业发展对策研究》,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方向。全面做好国家邮政局快递服务站收投服务规范试点工作,对末端投递违规收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等开展专项清理。建成高素质专业化申诉处理队伍,共处理信访100余件、申诉11.3万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3亿元。
10年来,大连局持续建设绿色邮政。在全国率先对行业生态环保进行扶持补贴,全市快递企业采购及租用新能源汽车600余台,享受市财政行业绿色发展补贴近120万元。与市生态环保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实现行业生态环保工作协同治理。全面完成“9571”“9792”“2582”等历年绿色发展目标,积极部署推进“9917”工程。全市快递电子运单使用率、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循环中转袋使用率、“瘦身”胶带使用率均超过90%,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清零,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规模5.4万个,各网点配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600余个,全行业回收复用瓦楞纸箱400余万个,校园快递服务站实现回收装置全覆盖。
大连局成立以来的10年,也是行业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完善的10年。庄河和金普两个县级监管机构、市邮政业安全中心、市快递行业协会、庄河市邮政业发展中心、行业党委、行业团工委、行业工会联合会……各机构几乎是以每年一个的速度相继成立,为大连局的监管工作提供了有效补充。与此同时,大连局自身建设也在不断提速。从建局之初的七八个人、三四间房发展到现在近30人、两层楼20余间办公用房。机关建立各项工作制度50余项,制定了《大连市邮政行政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局机关党建和纪检监察等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三册两簿三台账”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党课教育,机关党员共撰写心得体会400余份。
大连市邮政管理人以奋斗之姿,行开创之举,壮产业之骨,带领邮政快递行业奋发图强,勇当经济转型开路先锋,乘势而起,御风而行。
服务,惠民助企
10年来,大连市邮政快递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将更多的发展成果让利于企、让利于民,把便捷和幸福带给了千家万户。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特质,一片土地孕育着一种特色的味道。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当地海鲜、樱桃等闻名遐迩,拥有多项“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诞生了獐子岛海鲜、真心罐头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制造知名品牌。
樱桃专机首航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工业基础及港口条件让快递企业有了进村、进厂和出海的动力,财政资金扶持更是加速了品牌寄递企业在服务“两进一出”领域的步伐。自2016年起设立的大连市财政发展快递服务业专项资金,对行业扶持资金从每年6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对地方农海产品及制造业产品外输、国际快件报关或清关、行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建立县域分拨中心等项目进行扶持,5年累计发放扶持资金2400余万元。
近年来,农户、合作社和生产厂商搭乘电商“快车”,快递量越来越大。大连局趁势而为,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调研50余次,积极推进快递下乡进村、提质增效。“大连海鲜”寄递业务量连续多年突破千万,稳居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之列;近3年,大连樱桃快递量逐年递增,分别达到600万、610万、640万件,带动果农增收5亿元以上。2022年开始,对企业在建制村建设快递网点、通过多种合作实现快件代投,实现涉农区域服务全覆盖给予总计420万元的专项补贴。产业优势叠加资金扶持,全市924个建制村,邮政、顺丰、京东外加至少一个通达系快递企业,共四个品牌快递服务100%覆盖。截至目前,大连共有村级快递服务点334个、邮乐购站点1038处,庄河市各乡镇、瓦房店交流岛布设了40组智能信包箱,快递服务乡村“触角”不断延伸。
2021年,在大连局的积极推动下,市政府成立“市促进快递行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副市长担任组长,先后印发3份文件,召开2次工作会议,协调部署相关工作。大连局与市工信局联合印发《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意见》,共同推进快递进厂。10年来,全市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在场地、厂房、车辆等方面投资超过20亿元,更新自动化分拣设备累计投资超过1亿元,全市快递运输车辆达2900台。完善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快件转运效率,为大件工业品的寄递提供了坚实保障。盘起工业模具、桑扶兰内衣等一批示范项目脱颖而出,药品、汽车零件寄递等项目异军突起,为大连制造业振兴提供支持。2021年,大连快递服务制造业寄递量超过3200万件。目前,大连快递企业在各制造企业常驻人员近200人。顺丰、中通等8家企业与大连盘起工业有限公司合作,每年寄递模具约120万件。普罗名特公司的高端泵体和零件寄递、渔公码头公司的海鲜礼盒寄递、旭硝子公司的玻璃样片寄递,规模均位居辽宁省前列。
大连邮政快递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提速。大连局与大连自贸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快递出海。阿里巴巴速卖通和美国维士跨境电商平台在大连设立了邮政分仓;海关与检验检疫合并后,原有17个邮件监管环节整合为6个,9个快件监管环节整合为4个,通关速度大幅提升。《大连市发展快递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快递企业报关或清关1个国际快件补贴1元。近年来,快递企业依托此项政策和大连市商务部门相关政策,共获得跨境服务补贴620余万元。
时间从未辜负每一位追梦的人。从“工农业强市”“以港兴市”到“全国快递示范城市”,今天的大连邮政快递业,立志勇当全市经济社会转型的开路先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担当重任,在助力大连“两先区”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