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份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宿迁市宿城区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注重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重点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质量,把党史学习教育和行政审批、热切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持续深化省、市“一件事”改革,将老百姓和企业办理的高频事项,组装集成为群众眼中的“一件事”,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办好事,实现“小切口、大实效”。
一是集成整合,“多事项”向“一件事”转变。
高频事项应集尽集。聚焦群众和企业牵肠挂肚的问题,拓展法人从设立到注销和自然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事项覆盖面,将93个事项整合为24件“一件事”(新生儿、职工退休、创业贷款、军人退役、企业开办等),实现服务主题下相关事项和政策全部归集。多个部门协同联动。组织开展专项培训30余次,促进关联部门,推进办事环节与办事部门之间无缝对接,设立“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全面施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反馈、一次分办、一窗出件、一号服务、一键评价”的审批服务模式。办理流程深度优化。按照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的要求,全力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预计全年可减少群众跑动次数5万余次、申办材料压减55.7%、承诺时限减少74.6%。
二是数字赋能,“传统政务”向“智慧服务”升级。
开辟“一件事”网上办理入口。为真正实现从“群众跑”到“部门跑”再到“数据跑”转变,我们积极对接全市“一件事”系统,强化政务服务网“一件事”平台维护和应用,确保24个“一件事”全部具有线上办理模块。截至目前,“一件事”线上办件量已达万余件。推进“超级管理员”数据共享。主动承接全市“超级管理员”数据共享协调机制项目试点,集成各类电子证照数据,通过自主推送、手动申请调用、“一件事”系统内部协调联动和“一张网”单一事项数据核验、关联性核验等方式,破解数据壁垒难题。首批90项电子证照实现了“一件事”办理根据实际需求多种类、多渠道高效抓取调用。智能“延时代办”。在全市率先将“智能云柜”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明确代办员、代办事项,提供云柜收发办件材料、审批结果EMS快递送达服务,实现“一件事”办理24小时不打烊值守。
三是拓展外延,“局部优势”向“齐头并进”提升。
服务窗口再延伸。推动“一件事”办理向16个镇(街道)延伸,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新生儿、身后、帮扶救助(含廉公租房申请)、开饭店等“一件事”已在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置“一件事”综窗,实现了就近办、多点办。服务事项再拓展。在24个“一件事”基础上,不断通过事项链接,拓展外延深挖内涵。例如“创业贷款一件事”,通过桥接“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10类重点人群提供创业“一条龙”服务,助力大众创业。预计每年可为近千名创业人员提供便利化服务。服务对象再扩大。围绕主导产业,全力服务“四个宿城”建设,积极探索激光光电设备生产经营“一件事”,让入园企业一次提交、信息共享、证照联办,大幅度压缩办理时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打造顺心安心舒心的政务营商环境。
四是注重体验,“硬件升级”向“服务提级”优化。
抓好硬件保障。加大自助服务厅、停车场改造、服务器扩容、取号叫号系统升级等软硬件投入,市公积金和不动产宿城分中心、税务等部门相继进驻,不断充实丰富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力求政务服务大厅每件物品都为办事企业群众所安,每个岗位都为满足企业群众办事而设。提升服务质效。增加15名区级综合代办和现场引导服务人员,创新推进综合窗口、综合柜员等机制,规范政务服务礼仪,把服务意识、服务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办事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评价倒逼改革。建立联动督查机制,纠正在“一件事”改革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加大综窗设置、人员、表单、流程、服务指南等要素公示情况的督查通报频次。组织20名党员化身“政务体验员”,评估改革成效、提出改革意见,确保每个改革事项都能符合老百姓的期望。
以“一件事”改革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