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上不了楼,居民如何给车充电呢?在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为化解居民们“充电难”的问题,目前,该街道已安装350组充电桩,5组智能充电柜,今年预计再安装216组充电桩、148组智能充电柜。而在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年内计划安装163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可以说,防范电动自行车进梯入户带来的安全隐患,充电设施成了小区“标配”。
“这充电桩可是解决大问题了,充电方便,还安全,价格也合适,给他们点赞!”在西城区广外街道广南67号院里,刚给电动自行车充完电的秦女士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而就在半个多月前,秦女士还和走访的社区网格员、街道联系社区干部反映希望在阻止电动车上楼的同时,也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充电的场地。
原来,广南63号院、67号院有高层住宅楼、住户多,电动车保有量大,日常充电是居民生活的“刚需”,而因为缺少充电的地方,“飞线充电”“推车上楼”成了无奈之举。前期,广外街道在小区里安装了一组充电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但有些居民的电动车没办法卸下电池,他们的充电需求成了问题。
最终,在社区“吹哨”、街道协调、区生态环境局把关、物业安装的“四方合力”下,院内的废弃厂房“摇身一变”,竖起了20组充电桩。充电桩的建成不再让居民犯难,也疏解了电动自行车进梯入户的重重隐患。
人民网-北京频道
董兆瑞
董兆瑞